齐鲁网9月12日讯(记者 郭静 张磊 青岛台张峰 即墨台谭嘉平单超)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青岛一直在从海洋中持续汲取着发展养分,积淀出深厚的海洋底蕴。在今年举办的2017中国(青岛)海洋科技展览会上,众多青岛企业带着自主研发的新产品亮相,形成了海科展上的一股“青岛力量”。
根据青岛编制实施的《青岛市“海洋+”发展规划(2015-2020)》,提出将加快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打造国家海洋发展中心。到2020年,形成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海洋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合作能力达到新水平。
在2017中国(青岛)海洋科技展览会中,众多青岛本地企业在展会上亮相。海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多款水上搜救示位标,它是便于个人携带的遇险救生终端设备。该公司研制的海上搜救示位标可扩展应用到海上钻井平台、勘探、科考、客货及旅游观光船舶、游艇及渔船,保障超过1000万从事海洋生产活动的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填补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多项空白,技术居先进水平。
青岛港则通过展板的形式展出了今年5月投入使用的全自动化码头。在码头的开发上,青岛港具备了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设计生产业务流程、规划码头总平面布局、建立指标体系和技术规格参数,低成本、短周期形成实施自动化码头系统总集成,构建起全球领先的自动化码头智能生产控制系统,此外码头装卸运输设备全部采用电力驱动,单位耗能较低,实现零排放和无灯光作业;首创了世界上重量较轻、循环补电、巡航里程无限制的集装箱自动导引车,并节省换电站建设费用过亿元,比同类设备重量减轻10余吨;首创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实现生产全程自动化;首创轨道吊“一键锚定”系统,解决了大型机械防瞬间大风的全球性行业难题。
青岛js3333线路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展出了其自主研发的海藻酸盐医用材料、自主开发的海洋化妆品。此外,青岛海检集团、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等青岛本地涉海龙头企业也都参与到2017海科展中来,它们共同形成了今年海科展中的一股“青岛力量”,展示着青岛企业在海洋科技领域中的龙头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参与今年海科展的不乏海洋科技领域中的大咖,上海巴安水务、英国弗莱戈阀门、中船重工、航天科技等众多业内知名企业也带来了其新产品。
伴随着首届海科展在业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今年报名参展的企业也大幅增加,其中青岛本地海洋企业纷纷报名,与众多央企研发的高精尖产品不同,青岛本土海洋企业在海洋科技方面很多细分领域已经取得了龙头地位。
青岛崛起海洋科技新城
海洋科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海洋科技创新要素的不断聚集。数据显示,青岛现在已聚集国内30%以上的海洋的教学和研究机构,40%以上的专家学者,50%以上的海洋教学研究力量,70%的涉海高级专家和院士,拥有1个、17个省级海洋类重点实验室,建有海洋科学观测台站11处,拥有各类海洋科学考察船20余艘,拥有28家以海洋科研与教育为主的机构,拥有各类海洋人才15000人。
近年来,青岛蓝谷面向全域谋划蓝色经济布局,持续攻坚突破,一个世界级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已经崛起。截至目前,青岛蓝谷已累计引进建设创新创业项目数百个个,其中包括青岛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字号”科研机构,以及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全国知名高校的科研院所。“海洋+”创新要素、“国字号”“中字头”科研项目、名牌院校、涉海涉蓝精英人才等优势要素,在青岛蓝谷呈现出快速聚集的发展态势。
根据《青岛蓝谷行动计划纲要(2016—2020)》,围绕打造国际海洋创新高地这一总体目标,青岛蓝谷确立了海洋创新要素集聚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生态区三大功能定位,打造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海洋成果孵化和交易中心、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蓝色教育文化和人才集聚中心、蓝色旅游和健康养生中心五大中心。力争到2020年,将青岛蓝谷打造成为青岛骄傲、中国推崇、世界瞩目的世界著名海洋科技新城。
作为青岛“东部湾区”的核心,青岛蓝谷蓄势待发,围绕打造世界级海洋科技创新高地,推动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中船重工725所等项目投入使用,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研究院正式入驻,山大青岛校区二期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中央美术学院青岛大学生艺术创业园等项目加紧建设;支持国家海洋科技实验室推行“鳌山人才”计划,创建一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国际交流,着手搭建海洋智汇云平台,构筑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孵化体系;围绕打造60万至70万人口集聚的青岛“卫星城”,完成新型社区安置,启用山大附属小学及幼儿园,开工德国中学,完善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实施硅谷大道等道路工程,力争青岛地铁11号线明年初试通车……
新闻链接
青岛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全国第一
根据日前发布的《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2016》(一下简称“报告”),《报告》支出,在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我市作为老牌海洋强市,表现尤为突出,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均居全国首位。
《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国家海洋创新指数年均增速为9.5%。显著增长的创新指数说明我国海洋科技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海洋创新资源和知识产出规模大幅增长,海洋创新绩效日益凸显,海洋创新环境不断完善。其中,2015年全国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2%,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4%,海洋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的作用日益彰显。
《报告》立足全国,指数分区域的较小单元为省级单位,但在各种具体数据列表中,青岛的海洋科技资源优势却凸显出来。
在海洋创新产出成果方面,获得我国海洋领域专利主要申请机构前15名的单位当中,驻青高校院所占据了4个席位,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其中,海大的专利件数690件,占比2.3%,专利活动年期达到14年,综合指标位于全国第二。
具体而言,青岛在海洋科技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率平均值是0.835,位于全国首位。青岛、厦门、大连、杭州的规模效率均达到较好水平的80%以上,海洋科技资源投入非常接近较好状态。纯技术效率方面,青岛的平均值是0.999,处于全国较好水平,说明青岛在海洋科技资源管理技术和水平上优势明显。